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2014年新交规责任认定(1) 新规转弯篇_动画讲解

更新时间:2025-05-16 08:03:26发布时间:2022-03-14 10:42:34

在新交法推行后,严苛的扣分制度让司机们开车时变得谨小慎微,一时间,人们对交通法规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高额的扣分让部分法规成为了焦点,却很少有人能全面了解新交法对事故责任的判定。此次,小编就帮您系统的总结一下新交法下事故责任的认定,给手握方向盘的您一个生动而又直观的案例讲解,使事故发生时车主们能做到心中有数、处乱不惊。

第一期我们首先为车主们解析一下转弯时易发生的交通事故以及新交法下这类事故的责任认定。在转弯时,由于司机要兼顾多条车道并且部分视线会受A柱阻挡,所以在路口转弯时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交通事故。出了事故,司机们有的人破口大骂自认有理,有人呆若木鸡不知所云,想要发生事故后能马上判断出如何处置,就要了解新交法对事故责任判定的规则,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被人忽悠!

路口车辆左转

在路口左转的车辆无论路口有无信号灯均需要对同一道路对向而行的车进行避让,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第五十二条第(三)项中的规定的“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条例,判断此时如果出现事故,左转车辆应负全责。

  【如图所示,此次事故路口左转的出租车为全责方】

在实际道路上,有时因为直行道内车辆较多,车辆通过路口迟缓,而此时如果对向车辆左转灯变绿,开始放行左转车辆则满足“左转让直行”这条规定,应礼让还没有通过路口的直行车辆。有时,有些心急司机在左转放行后便强行左转,毫不顾忌直行车辆,这样逞一时之“快”的行为实不可取。

路口车辆右转

在有信号灯管控的路口,需要右转的车辆无论在车道信号灯放行情况下还是在信号灯管控的情况下,右转均需要让行侧向直行车辆和直行非机动车和行人(有右转专用信号灯的除外)。在路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右转车辆毫不顾忌的抢行。在此提醒此类司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事故全责是逃不掉的。

在无信号灯管控的路口,转弯让直行原则与让右原则会相互交叉,形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但只要记住直行路权大于转弯路权即可,当双方都是直行,在路口相遇时,因为双方路权相等所以按让右原则,位于右侧的车辆可以先行,而位于左侧车辆则需让路。

  【如图所示,此次事故未按让右原则行驶的出租车为全责方】

如果一方是直行,而另一方是转弯(无论左转还是右转),则直行车辆路权大于转弯车辆,此时直行转弯让直行原则,转弯车辆应当让直行车辆和行人先行。

注意让行标志

让行标志一般设置在交叉道路口或者是车流量大的支路路口,样式分为图中三种,其分别配合停车让行线或减速让行线一起使用,在此种路口应主动避让主路车辆,如发生事故,由应避让车辆承担责任。

  【如图所示,未按让行标志让行的出租车为事故全责方】

小弯让大弯

在同一道路,相对方向的两辆车面对没有交通信号灯的情况下时需要左右转路权在哪边呢?我国规定,此种情况下右转车辆(转弯半径小,故称小弯)应主动避让对向左转车辆(转弯半径大,故称大弯)。

  【如图所示,右转(小弯)的出租车为事故全责方】

掉头让直行

在路口掉头也是需要注意的项目,如果路口有禁止掉头标识应严格执行,如果路口处没有明确的禁止掉头(左转弯)标志、标线的路口时,无论前面是红灯还是绿灯,都可以合法掉头。但掉头车辆均需要避让对向直行车辆或其他正常行驶车辆,如发生事故则掉头车辆负全责。

  【如图所示。掉头出租车与直行车辆发生事故,出租车负全责】

明确事故责任并不是为了让司机钻法律的空子,而是更好的依法行车,在交规的约束下规范行车习惯,并利用交规保护个人权利。希望本期讲解的内容可以为您在今后的行车中提供帮助,下期新规全责系列中我们将就超车引发的事故做详细分析,敬请关注。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