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0 04:35:23发布时间:2022-02-24 15:05:02

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2187人,正高级职称人员298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8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97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914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人,教授275人,副教授511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936人。有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9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6人,甘肃省高校“飞天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0人。学校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高锦章、王云普、韦璧瑜、刘仲奎、赵逵夫 

  国家级教学名师:赵逵夫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刘仲奎、李并成、马如云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万明钢、刘仲奎、卢小泉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杨爱程、赵 卫、万明钢、王嘉毅、陈晓龙、董晨钟、马如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王 鉴、王荣民、姜秋霞、韩高年、张明军、孙百才、王兆璟、赵雪雁 

  省级教学名师 :李朝东、赵逵夫、胡德海、李定仁、马如云、南国农、李并成、雷自强、姜秋霞、董晨钟、田澍

  双聘院士


类别姓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
中国科学院院士涂永强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所在学院立项时间
1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王嘉毅教育学院2008.10
2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田澍文史学院2010.07


省级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所在学院立项时间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数课程教学团队刘仲奎数信学院2009.07
2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田澍文史学院2010.04
3原子物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董晨钟物电学院2011.06
4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教学团队姜秋霞外语学院2011.06
5敦煌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李并成历史学院2012.07
6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教学团队任小康计算机学院2013.09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研究中心16个,省创新群体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数字化教育工程实验室、甘肃省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工程实验室、甘肃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西北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区域环境分析及特色功能材料应用电化学研究(带头人:卢小泉)、黏土基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带头人:雷自强)


  省级及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分布


序号基地中心名称挂科单位基地类型
1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学院教育部研究中心
3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培训基地
4甘肃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学院省级研究中心
5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院全国高校古委会研究所
6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省级研究中心
7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旅游学院省级研究中心
8甘肃省地方性法规评价中心法学院省级评价中心
9西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学院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0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1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2甘肃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中心传媒学院省级研究中心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