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0 06:33:42发布时间:2022-02-24 12:31:00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师资力量:


  西安信息大学依托古城西安著名高校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240余名,学院秉承全面的素质教学,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现有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23个,共青团组织每年都开展许多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西安信息大学电子实验中心、交通实验中心及计算机实验中心是学院学生实验、实习的管理机构和实施场所,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各班《课程表》进行实验环节的分析、研究、筹备和实施实验课的教学任务。电子实验中心下设强电、弱电电工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54个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仪表1600余台件,实验用电子元器件15605只,都具有较好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实验经验,完全有能力完成低频小功率时域范围的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任务。计算机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语音教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54个实验室,实验设备及仪器合计约2000余台(个),能够高效迅速的满足全校师生计算机学科类实验、科教学研、技能培训及各项大赛的培训等工作。

  学院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长期致力于创新构建“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的育人机制,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创新形成了“三合作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方案由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制订;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调整和改造,并根据产业技术进步随时进行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由特聘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如西安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等企业把一些生产过程融入到学院教学中,与学院共同开发教材,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与岗位。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我院在陕西省巡视诊断工作中,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水平,2018年学院通过国家教育厅审核,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学院不仅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下大气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毕业的学生能够扎根三秦,爱岗敬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通过跟踪调查问卷显示,我院毕业生专业相关度高,就业竞争力强。据西安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统计,近5年,我院为区内提供逾5000名技能型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企业骨干和中高层管理干部。毕业生“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三年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为陕西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