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教师18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2%。教师中有教授470余人,副教授700余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省级教学名师、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3人,省科技新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批准时间 |
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教学团队 | 房喻 | 2008年 |
基础心理学教学团队 | 游旭群 | 2009年 |
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团队 | 田振军 | 2010年 |
双聘院士(名单不全):张生勇、孙九林、朱玉贤、傅伯杰、吾守尔·斯拉木
国家级教学名师:房喻、傅钢善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刘昭铁、安忠维、李玉虎、林书玉、董治宝、游旭群、张萍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单不全):张治河、李保新、邢向东、李正平、卢新卫、游旭群、袁祖社、董文生、曹小红、王欣、高子伟、于赓哲、韩小忙、卜风贤、刘忠文、王启龙、拜根兴、张丽锦、王勇慧、胡卫平、周剑平
三秦学者:周宏伟
截至2019年3月,有学校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18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1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
陕西师范大学科研机构
教育研究所 | 西方哲学研究所 | 古籍整理研究所 |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 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所 |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
基础数学研究所 | 古典文献信息研究所 | 辞书编纂研究所 |
经济研究所 | 文学研究所 | 物理研究所 |
唐史研究所 |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所 | 应用声学研究所 |
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 动物研究所 | 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
分析科学研究所 | 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所 |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
加拿大教育研究中心 | 人文研究所 | 文学影视研究中心 |
食品科学研究所 |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 | 运动生物学研究所 |
女性研究中心 | 教育考试研究所 | 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 艺术教育研究所 |
旅游开发研究中心 | 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所 | 民族科技教育研究中心 |
妇女文化博物馆 |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佛教研究所 |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博物馆 | 宗教研究中心 |
中亚研究所 | 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 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
陕西师范大学重点科研机构一览表
序号 | 名 称 | 所属学院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 | ||||
1 |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8年6月 | 王喆之 |
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 | ||||
1 |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5年1月 | 王喆之 |
2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6年6月 | 李玉虎 |
3 |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7年3月 | 刘昭铁 |
4 |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 2011年11月 | 胡卫平 |
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8个) | ||||
1 |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5年3月 | 杨祖培 |
2 |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 |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2005年12月 | 林书玉 |
3 |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6年12月 | 张成孝 |
4 |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 心理学院 | 2006年12月 | 游旭群 |
5 |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1988年12月 | 陈锦屏 |
6 | 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3年1月 | 王喆之 |
7 | 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10月 | 王喆之 |
8 | 陕西省文物修复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9年5月 | 李玉虎 |
四、陕西师范大学校重点科研机构(7个) | ||||
1 | 陕西师范大学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夏海滨 |
2 | 陕西师范大学脑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任维 |
3 | 陕西师范大学土地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旅游与环境学院 | 2007年12月 | 薛东前 |
4 |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加工副产品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李建科 |
5 |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李永明 |
6 | 陕西师范大学整合与应用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黄原 |
7 | 陕西师范大学环境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10年11月 | 吴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