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乐山师范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0 14:29:39发布时间:2022-02-22 13:53:57

 乐山师范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乐山师范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乐山师范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9月,乐山师范学院有教职人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30人,副高职称282人,博士118人,硕士57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乐山市拔尖人才3人。有60名教师在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担任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省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带头人:陈晓春)、物理化学(带头人:张元勤)。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建设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5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有5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


省级特色专业


获评时间专业名称所属院系
2007化学(师范)化生学院
2007英语外语学院
2008旅游管理旅经学院
2009对外汉语文新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政法学院
2010新闻学文新学院
社会工作政法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所在学院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立项时间
1旅经学院旅游资源与规划开发陈兴中2003
2化生学院物理化学实验张元勤2004
3文新学院外国文学陈俐2005
4文新学院古代汉语吉仕梅2005
5外语学院翻译夏康明2005
6化生学院有机化学刘志昌2006
7政法学院比较政治制度肖勇2006
8外语学院英语写作帅培天2006
9旅经学院公共关系学邓健2006
10文新学院中国古代分体文学杨胜宽2007
11政法学院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姜希2007
12外语学院英语学科教学论邓道宣2007
13化生学院化学教学论徐文基2007
14旅经学院旅游经济学郑元同2007
15文新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陈晓春2008
16数信学院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邹进2008
17文新学院中外文学比较石燕京2009
18教科学院教育学谭辉旭2009
19外语学院英语词汇学汤红娟2010
20教科学院旅游心理学汪红烨2010
21旅经学院旅行社经营管理邱云志2010
22美术学院手绘表现图李开能2010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试验区名称负责人批准年份
面向基础教育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杨胜宽2009年
非中心城市本科院校“职业发展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邱云志2010年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语言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2016年2月,该校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旅游局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筹)1个、校级研究机构10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 


级别科研机构名称
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
四川省旅游局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旅游局遗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筹建)生物有机化学与表面科学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西南山地濒危鸟类保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天然产物化学与小分子催化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互联网自然语言智能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川南地方品种鸡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高教研究所
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峨眉武术研究所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
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硅材料研究所
地方文化研究中心
分子设计中心
少数民族与地方音乐舞蹈文化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峨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所
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实验室
旅游规划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2月,学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省、部、市级科研奖300余项,其中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在郭沫若研究、苏轼研究、旅游研究、世界遗产保护、仿酶催化研究等方面特色较突出。获得国家授权专利99项,在优质水稻种植、竹蟓虫防治、黄连地膜除草、禽畜粪便循环利用等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技术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成绩。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