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四川文理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据2019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官网显示, 四川文理学院有教职工1000余人,外籍教师10人,其中专任教师614人,正副高职称191人,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7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师德标兵2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省、校两级教学名师25人,有数学建模教研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成端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成端、刁永锋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刁永锋、朱兴华、邓杰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朱兴华、邓杰、程碧英、黄培森
四川省优秀教师:程碧英、丁奇君、王道坤
四川省教学名师:第五届(川教〔2011〕74号)何聪
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数学建模教研室
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热学、中国古代史、规划论、中国新文学史、外国文学、高等代数、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美术学、小学教育
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版画、材料力学、非线性编辑、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班级管理、机械原理、油画、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指导
据2019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官网数据显示,近年来,学校立项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科研平台
据2019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科研机构11个,科研团队22个,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参建“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四川省磷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秦巴文化研究传播创新团队
其它科研机构(11个):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巴文化研究院、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城市污水处理川东分中心、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巴山作家群研究院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秦巴区域语言文化创新研究团队、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川陕革命老区休闲审美文化产业创新团队、区域性康养产业区块链应用研究创新团队、英语语言文学的大数据路径研究创新团队、新时代四川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研究创新团队、新时代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及其“三农” 问题研究创新团队、组合数学在数据挖掘上的应用创新团队、现代化学功能材料创新团队、中小学教育机器人课程与资源研究创新团队、川产特色植物苎麻开发研究创新团队、绿色水处理化学品研发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专兼职人员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承担达州市政府各类课题100余项,在中国国内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老区建设研究论文130余篇。向市级以上政府呈报重要成果专报24期,有2期被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决策》刊载。
2017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6项研究成果获得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教职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1项,市厅级课题1180项,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30项,出版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余篇,400余篇文章被检索工具(期刊)转载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