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8-17 13:31:39发布时间:2022-02-21 13:08:32

 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586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及以上教师1300人,正高职称479名,副高职称506名,高级职称教师占62%,国家“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创新人才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名,广西首批院士后备人选1名,“八桂学者”7名、广西“特聘专家”7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5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名,以及一批选聘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和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近100名,还有一批优秀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施焕中、高枫、赵永祥、张健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名):黎乐群、熊君福、王植柔、唐步坚、何巍、施焕中、李力、张健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名):施焕中、赵永祥、张新华 

 中组部“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创新人才获得者(1名):王洲 

  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名):仇小强、黎乐群、唐安洲、黄光武、刘华钢、张志勇、谢小薰、杨莉、农光民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临床医学(含肿瘤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方向)、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组织学与胚胎学


 省级精品课程(29个):妇产科学、卫生统计学、妇科肿瘤学、医用物理学、口腔内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环境卫生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临床检验基础、眼科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生物化学、实验生理科学、生理学、儿科学、病理学、外科学各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药理学、内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负责人级别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谢小薰国家级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团队唐安洲省级
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团队莫书荣省级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谢小薰省级
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张志勇省级
药理学教学团队黄仁彬省级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周 诺省级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吴耀生省级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广西重点实验室7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广西教育厅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区域高发恶性肿瘤生物靶向诊治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4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含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15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原发性肝癌生物靶向诊治研究(卢小玲) 

 国家“111计划”(1个):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肿瘤靶向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南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介入超声肿瘤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肝癌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组织器官修复医用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教育厅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海洋药物研发中心、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原发性肝癌生物靶向诊治研究 

  广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1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机构


类别名称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实验室
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
分子药理实验室
中药毒理实验室
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广西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广西重点实验室 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实验室
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生物靶向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颌面外科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人体发育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础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临床检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
生物分子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高发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
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急诊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中医药免疫学实验室
分子药理学实验室
药物毒理学实验室
肿瘤防治实验室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负责人批准年份
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创新团队赵劲民2007
高发疾病研究创新团队谢小薰2007
重大传梁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梁浩2010
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创新团队陈萍2010
慢性肝病的临床诊治研究创新团队彭涛2010
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尹瑞兴2010
原发性肝癌诊疗基础与临床研究黎乐群2011
复杂性疾病基因组个体化医学研究团队莫曾南2011
高发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李力2011
辅助生殖技术与遗传性疾病的防治创新团队李慕军2011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