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湖南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湖南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6月,有在职教职工1876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实验室人员1360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211人、副高职称教师302人;有博士生导师108人、硕士生导师422人。
入选国医大师3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人,省学科带头人17人,医学学科带头人22人,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医69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4人,省“百人计划”专家7人,“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2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7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7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团队、方剂学教学团队、针灸学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
精品课程
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承担国家规划教材参编85本,其中主编29本,副主编30本。
国家级精品课程:
中医诊断学
省级精品课程:
中医诊断学、方剂学、针灸学、 推拿手法学、刺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医药信息学-MATLAB应用、大学英语
截至2016年8月,该校建设建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地1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湖南省特色创新服务平台1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6个、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5个。有SPF级实验动物中心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5个。所有科技实验平台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对全校学生预约开放。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粉体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医药粉体技术工程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超微中药临床应用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
血管生物学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针灸生物信息实验室、中药药性与药效实验室、中药药理(心血管)实验室、中药鉴定与资源实验室、肝脏病理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皮肤免疫与病理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
心脏病诊疗中心和微创外科中心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中药现代化科研实验室、中医内科学、针灸生物信息分析、中医病症实验室
SPF级实验动物中心
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8月,该校有在研课题688项,纵向在研科研经费6600余万元,参与973计划项目14项、863计划项目4项、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4项、国际合作专项2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6项,其中“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中药新药51个,科技成果转让84项,获国家专利205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9958.3万元。 [4] 该校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湖南省42个GAP基地建设,中药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度新增产值7亿元。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37项,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