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长沙理工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1 15:07:57发布时间:2022-02-18 11:03:02

 长沙理工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长沙理工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长沙理工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20人,其中教授314人,副教授6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4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3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文教类)计划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选12人,湖南省“团队百人计划”1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 

  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林元培、王浩 

  国家“千人计划”人选:蔡春声、李科奕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建仁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荣华、曾祥君、王磊(青年)、曹一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荣华、曾祥君、曹一家、肖伏良

 中国“高被引”学者:蒋仁言 

  教学建设

  学校紧紧依托行业,建成了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截至2016年7月,学校现有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0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学校先后获准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教育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学校。近五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大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202项,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1233项。

  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3个):结构设计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路基路面工程等

  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智能电网协同创新育人教师团队

  截至2016年7月,学校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自然科学创新平台36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14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基于分布式光储的能源互联网运行与规划”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公路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公路工程实验室、桥梁结构安全控制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道路在变灾变防治及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电力与交通安全监控及节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部重点实验室(2个):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行业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5个):工程车辆安全性设计与可靠性技术实验室、工程车辆轻量化与可靠性技术实验室、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实验室、桥梁工程安全控制实验室、特殊环境道路工程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实验室、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实验室、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实验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智能处理实验室、柔性电子材料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机械装备高性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电力机器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1个):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创新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团队(1个):“桥梁工程安全控制与耐久性评估理论及其应用”创新团队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