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湖北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159人,其中专任教师68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27人;拥有中国国医大师2人,中国全国名中医1人,中国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人,中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4个;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5人,“楚天学子”3人;“杏林英才专项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人;中国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中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湖北中医大师8人,湖北中医名师14人,湖北省中青年名医6人;武汉中医大师4人,武汉中医名师4人,武汉中青年中医名医4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类别 | 姓名 |
---|---|
中国国医大师 | 李今庸、梅国强 |
中国全国名中医 | 陈如泉 |
湖北中医大师 | 凃晋文、张六通、詹亚华、王伯祥、李同生、张晓星、王胜利 |
吴寿善、姜惠中、陈如泉、田玉美、孙国杰、梅国强 | |
湖北中医名师 | 熊昌源、王鹏、邱明义、沈忠源、张赤志、陈陶后、周安方 |
倪珠英、邵朝娣、李家康、王柏枝、甘爱萍、皮先明、邱幸凡、刘克忠 | |
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 张国军、马元春、余维川 |
湖北省教学团队 | 伤寒论教学团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 | |
中药资源与中药鉴定教研团队 |
精品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针灸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针灸学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黄帝内经养生概论 |
省级精品课程 | 中药鉴定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伤寒论、中医基础理论、药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子诊断学等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分子诊断学、医疗市场营销学、方剂学、中药鉴定学等 |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建有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Ⅲ级实验室、5个湖北省和武汉市重点实验室。学校是中国十大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肝病基地”、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是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的依托建设单位”;是中国国家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研究中心、中国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药复方与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性痴呆(醒脑益智)重点研究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Ⅲ级实验室 | 中药化学科研三级实验室 |
中药药理学科研三级实验室 | |
中医药实验中心 | |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老年病中药新产品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针灸治未病湖北协同创新中心 | |
湖北省研究中心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 |
湖北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中药保健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药用植物研发中心 | |
湖北省中药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研发推广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关键技术中药工程研发推广中心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 |
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中药创新与规范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武汉市技术中试平台 | 武汉市中药现代化共性关键技术中试平台 |
共建实验室 | 湖北中医药大学与湖北福人药业共建中药研究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