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河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8-18 10:43:29发布时间:2022-02-17 11:55:05

 河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河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河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拔尖人才辈出。建校以来,曹理卿、郝象吾、孙祥正、赵新吾、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明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卢锦梭等数十位著名学者先后在此执教治学。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鲁公儒、徐存拴、郭宗明、常俊标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在岗教职工近2700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千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实现了河南省该项荣誉的零突破。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和办学性价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双聘):林群、刘应明、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张明高、杨胜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常俊标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渠桂荣、樊静

  河南省“中原学者”(2人):王键吉、常俊标 

 河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丁清杰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人):常俊标、徐存拴、杨林、郭宗明、李春喜、杨宗献、蒋凯

  河南省教学团队(8个)


序号名称带头人立项年度
1环境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樊静2016
2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徐久成2015
3中国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曹书文2013
4物理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刘玉芳2011
5物理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
6有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渠桂荣2010
7动物生物学教学团队2007
8遗传学教学团队卢龙斗2009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新型教师培养方案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双轮驱动”模式研究与实践、新世纪高师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地方综合性本科师范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经济学、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16个):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音乐学、对外汉语、历史学、环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2个):物理学、经济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排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普通动物学、遗传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排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华夏文化之根》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其中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药物及医药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张贵生)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细胞分化调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新能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生物工程药物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数学与科学计算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磁波特征信息探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源微生物与功能分子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原文化生态研究中心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