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河南工程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河南工程学院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520人,专任教师13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0人,副高级职称46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40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10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类别名称 | 教师姓名 |
---|---|
国家“万人计划” | 高丹盈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高丹盈、卢奎、刘文锴 |
中原学者 | 高丹盈 |
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 | 许瑞超、卢奎、段文平 |
河南省优秀教师 | 卢奎 、李晓春、王宏、王延伟、张海霞、段文平等 |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刘文锴、卢奎、方建印、张海霞、郝好山 |
河南省教学名师 | 卢奎 |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 | 卢奎 [29] |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 | 卢奎、方建印 [30]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 王非 [31] 、黄全振 [32] 、张海霞 [26] 、刘文锴、李红艳、张松顷[33] 等 |
河南省教学团队 | 纺织化学 [15] 、市场营销 |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省级科研平台5个,市(厅)级科研平台6个,校级科研平台21个,是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级科研平台中有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中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参与了“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有1个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后研发基地。
科研平台级别 | 科研平台类别 | 科研平台名称 |
---|---|---|
省级科研平台 |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纺织新产品开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煤化工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微生物治理瓦斯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服用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市(厅)级科研平台 |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轻化工程实验室 |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 | ||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 | 河南省高校棉型纺织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 纺织新材料新产品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 |
郑州市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治实验室 |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 | 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与郑州大学联合申报) | |
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 | 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 | 纺织工业企业碳核算系统 |
新型面料纺织品研发 |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 服装与家用纺织新产品 | |
纳米纺织新产品 | ||
矿山安全与绿色开采 | ||
互联网+智能制造 | ||
校级科研平台 | 研究中心 | 数字印刷和纺织品印花色彩控制研究中心 |
能源资源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 ||
资源环境与特色旅游研究中心 | ||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 ||
环境监测与修复研究中心 |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棉型纺织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煤矿清洁开发与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轻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电气测量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机械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研究所 | 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 |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
程序交易研究所 | ||
纺织科技与标准应用研究所 | ||
系统工程研究所 | ||
纺织企业低碳经济研究所 |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会计研究中心 | |
企业经营与决策研究中心 | ||
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 | ||
实验室 | 纺织材料实验室 | |
煤矿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 | ||
轻化工实验室 | ||
现代设计技术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