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鲁东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数据截至2019年3月,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577人,兼职教师388人,正高190人,副高50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02人,加拿大皇家学会(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海外特聘专家)5人,“楚天学者”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1人、入库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齐鲁文化英才1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席专家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现有中国近现代史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教师教育、有机化学、应用物理、农林作物遗传改良等6个省级教学团队,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培育团队等2个省级科研团队。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汉语言、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数字化语言文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中国近现代史。
省级品牌专业(15个):英语等。
省级特色专业(14个):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
省级教学团队(5个):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教师教育、有机化学、应用物理。
省级精品课程(56门):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遥感概论、有机化学、英美报刊选读、动物学、田径、基础和声学、发展心理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地球科学基础、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教育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波谱分析、动物学试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动物学野外实习、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词汇语义学、普通话语音、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修辞学、地貌学、气候水文学、生物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原理等。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欧美语言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际化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语言与文学艺术产业。
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交通运输、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省级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23个):生物学、化学等。
教学成果
2015年10月学校官方公布数据显示,该校在近两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27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多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过线率均在70%以上,全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统考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3%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0%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
全国首家汉语辞书研究中心验室、山东省食用菌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应用生物技术、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控制。
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环渤海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环渤海海洋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与海外传播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吸附与分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中华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基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基地。
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研究基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反观研究基地等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