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3 12:54:17发布时间:2022-02-16 14:38:49

高考填报志愿时,山东建筑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山东建筑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1865人,其中专任教师1288人,高级岗位人员754人,研究生导师1144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千人计划”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省教学名师13人,省师德标兵3人、省拔尖人才3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7人,6个省级教学团队。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
靳奉祥
双聘院士(3人)
高洁(中国工程院)、郭柏灵(中国科学院)、李佩成(中国科学院)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
张鑫
“千人计划”专家(1人)
赵兴权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1人)
周玉成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
任瑞波、郑忠才、鲁敏、张鑫、于承新、傅传国、陈新华、许斌、周学军、孙清洲、方肇洪、王延祥、陈辅君、裘为柱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崔艳秋
全国模范教师(2人)
杨杰、任晓勤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
杨洪兴、张杰、李国强、王崇杰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
鹿晓阳、靳奉祥、傅传国、张鑫、周学军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
鹿晓阳、于承新、王崇杰、傅传国、刘玉安、张 鑫、孙清洲、周学军、韦忠礼、许 斌、刘甦、武道吉、刁乃仁、段培永、张克峰、马洪芳、崔艳秋、薛一冰
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
傅日荣、崔艳秋、傅传国、谢秀颖、鲁敏、刘甦、许斌、薛娟、周长积、陈启辉、陈华新、鲁敏、李秀珍
山东省师德标兵(3人)
张鑫、任瑞波、鹿晓阳
山东省级拔尖人才(3人)
方肇洪、刘玉安、王延祥
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7人)
周学军、崔艳秋、李永安、段培永、刘甦 、陈起俊、赵继龙
山东省级教学团队(6个)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工程估价类课程群教学团队、房屋建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智能建筑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
|
序号 | 年度 | 院部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1 | 2006 | 建筑城规学院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 | 刘 甦 | 2 | 2007 | 建筑城规学院 | 房屋建筑学 | 崔艳秋 | 3 | 2009 | 艺术学院 |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 | 周长积 |
山东省级精品课程(22个)
序号 | 年度 | 院部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备注 | 1 | 2004 | 热能工程学院 | 传热学 | 方肈洪 | 2004年校级 | 2 | 2004 | 理学院 | 高等数学 | 李秀珍 | 2004年校级 | 3 | 2005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原理 | 张明勤 | 2004年校级 | 4 | 2005 | 土木工程学院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傅日荣 | 2004年校级 | 5 | 2007 | 管理工程学院 | 工程估价 | 陈起俊 | 2005年校级 | 6 | 2008 | 热能工程学院 | 空气调节 | 曲云霞 | 2005年校级 | 7 | 2008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技术基础 | 王树昆 | 2005年校级 | 8 | 2009 | 土木工程学院 | 钢结构原理 | 周学军 | 2009年校级 | 9 | 2009 | 管理工程学院 | 工程项目管理 | 徐友全 | 2009年校级 | 10 | 2011 | 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 孔 军 | 2011年校级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联合程 | 11 | 2011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力学 | 孔 军 | 2010年校级 | 12 | 2011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 田洪水 | 2011年校级 | 13 | 2011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地质学 | 陈启辉 | 2011年校级 | 14 | 2011 | 管理工程学院 | 工程造价管理 | 邢莉燕 | 2011年校级 | 工程造价与管理类联合程 | 15 | 2011 | 管理工程学院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 李永福 | 2011年校级 | 16 | 2011 | 管理工程学院 | 管理信息系统 | 邓晓红 | 2005年校级 | 17 | 2011 | 建筑城规学院 | 城市设计 | 张建华 | 2007年校级 | 建筑设计及技术联合课程 | 18 | 2011 | 建筑城规学院 | 建筑技术设计理论与方法 | 崔艳秋 | 2011年校级 | 19 | 201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 | 许 斌 | 2007年校级,2010年省级筹建 | 20 | 2012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建筑供配电 | 张桂青 | 2012年校级 | 建筑电气技术联合课程 | 21 | 2012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建筑设备自动化 | 段培永 | 2012年校级 | 22 | 2012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照明工程 | 谢秀颖 | 2009年校级 |
截至2017年7月初,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科研基地,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8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 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科研基地(1个) | 国家文物局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 |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 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级工程中心(7个) | 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城市及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绿色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铸造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 |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 | 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实验室 | 建筑工程机械及其智能装备创新技术实验室 | 新型人机协作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实验室 | 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 | 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实验室 | 建筑与城乡空间设计数字仿真实验室 | 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齐鲁建筑文化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基地 |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 | “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 |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 | 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团队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 |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诊断改造创新团队、建筑复合能源技术创新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