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赣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截至2019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0余人,博士教师300余人。
教师中有双聘院士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
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等荣誉。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荣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各1项)和2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批2个国家特色专业、2门国家精品课程、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建有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门研究生课程入选国家级案例库,成为赣南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研究咨询中心和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和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历史学
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历史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央苏区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协同创建“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模式,着力打造区域基础教育“三个中心”
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美术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历史学、应用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化学
江西省本科特色专业:美术学、体育教育、物理学、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历史学专业教学团队、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体育实验与实训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教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
江西省优质课程、精品课程:量子力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微分几何、田径、市场营销、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文学、无机化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数据结构、模拟电路、配器(管弦乐法)、光学、学校体育学、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数学、中国文化史、微积分、大学英语、广告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健美操、物理化学、文学概论、教育学
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高师院校实践取向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管理类专业“团队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算机专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1个省一流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省高校高水平学科),是江西省“十三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近20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中美柑橘黄龙病联合实验室、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
基地名称 | 类别 | 批准时间 |
---|---|---|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3 |
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013 |
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 |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003 |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 |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007 |
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 2005 |
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2005 |
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 2007 |
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工程中心 | 2007 |
教育经济研究中心 |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009 |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 2013 |
校级研究机构(截至2013年9月)
序号 | 基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机构类型 |
---|---|---|---|---|
1 | 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所 | 体育学院 | 2010 | 研究型 |
2 | 英美文学与外语教学研究所 | 外语学院 | 2010 | 研究型 |
3 | 新闻传播研究所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10 | 交流型 |
4 | 东南亚研究中心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09 | 研究型 |
5 | 书法研究所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09 | 交流型 |
6 | 文学评论研究中心(原名:文学经典与文化认同研究中心)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09 | 研究型 |
7 | 美学与创作研究所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09 | 研究型 |
8 | 苏区文化艺术研究所 | 音乐学院 | 2009 | 研究型 |
9 | 江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03 | 研究型 |
10 | 城市文化研究所(原名:周敦颐研究所)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01 | 研究型 |
11 | 应用法学研究中心 | 政治与法律学院 | 2005 | 研究型 |
12 | 蒋经国研究所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1992 | 交流型 |
13 |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 美术学院 | 2005 | 研究型 |
14 | 数学研究中心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2005 | 研究型 |
15 | 边缘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 商学院 | 2005 | 研究型 |
16 | 校园文化研究中心 | 教育科学学院 | 2003 | 研究型 |
17 | 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原名:旅游开发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06 | 研究型 |
18 | 光电子材料与材料研究所(原名:应用物理研究所)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1996 | 研究型 |
19 | 中小企业管理研究所(原名:三垣市场研究所) | 商学院 | 1995 | 研究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