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福建医科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2 18:55:25发布时间:2022-02-15 17:13:22

 福建医科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福建医科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福建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5月,学校共有教职医护员工10700多人(含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1200多人。在学校1450名专任教师(含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40.21%,硕士学位以上占85.17%,高级职称占68.34%。博士生导师138名,硕士生导师787名。


  学校专任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8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4人,福建省“百人计划”人选8人,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人选1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闽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9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3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4人,福建省特支计划人选21人,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优秀专家22人,福建省优秀人才6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3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13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9人,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6个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覆盖)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覆盖)1个;自主设置目录外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各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6个。2012年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全科医学领域”招生单位之一,于2012年开始招生。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最新统计,2009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血液病学------------------------------------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和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临床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药学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
公共管理------------------------------------
福建省高等院校“211工程”重点学科
血液病学分子医学------------------------
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血液病学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外科学
病原生物学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病学口腔临床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人文护理学教学团队。

  福建省教学团队(9个):组织与胚胎学教学团队、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内科学教学团队、眼视光学教学团队、毒理学教学团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病理学教学团队、人文护理学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护理管理学。

  福建省精品课程(37门):护理学基础、卫生统计学、药物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化学、机能学、急救护理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实验诊断学、牙周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实验、分析化学、口腔修复学、临床血液学及血液检验、流行病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外科学、医学微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儿科学、护理管理学、生理学、卫生毒理学、行政管理学、生物化学、眼科学、药物分析、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病学、药理学、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拥有4个院士工作站。拥有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唯一的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闽台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

  学校还建有福建省创新抗体药物技术重大研发平台、福建省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创新平台、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福建省消化系疾病研究室、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福建省生殖医学工程中心、福建省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省内分泌研究所、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耳鼻咽喉研究所、福建省胸心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老年医学研究所、福建省临床免疫研究所、福建省烧伤研究所、福建省骨科研究所、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建省神经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消化道恶性肿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7个):福建省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肿瘤个体化主动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肿瘤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环境因素与肿瘤重点实验。

  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老年眼病与视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福建省干细胞转化医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海西免疫治疗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感染与肿瘤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干细胞工程与再生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药理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脑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放射生物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医学生物信息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纳米医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