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西交利物浦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名教师和360余名行政及教学支持人员。教师来自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和知名研究院所的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拥有执教经验的教授;有全球专业界的“IEEE Fellow”荣誉会士;是如前英国蛋白质研究协会主席等的国际学者。
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陶文铨
国家海外名师:陈靖涵
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院系、32个本科专业。
院系 | 专业 |
---|---|
中国研究系 | 汉语国际教育 |
公共健康系 | 公共卫生 |
化学系 | 应用化学 |
土木工程系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城市规划系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工业设计系 | 工业设计 |
建筑系 | 建筑学 |
数学科学系 | 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
环境科学系 | 环境科学 |
生物科学系 | 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 |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 数字媒体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 |
英语与文化传播系 | 传媒英语、传播学、国际商务英语、应用英语、金融英语 |
国际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与金融、经济学 |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 | 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科建设
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研究型硕士学位点4个、全日制授课型硕士学位点24个、非全日制授课型硕士学位点9个,14个院系开设有博士生项目。
研究型硕士学位点:分子生物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高级化学
全日制授课型硕士学位点:专业会计、可持续能源技术、商业分析硕士、国际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多媒体通信、媒体与传播学、应用信息学、建筑设计、投资管理、社会网络计算技术、管理学、经济与金融学、经济学、英语教育、工商管理、跨学科设计、运营与供应链管理、金融学、金融数学、金融计算、项目管理
非全日制授课型硕士学位点:可持续建筑、国际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城市设计、媒体与传播学、英语教育、跨学科设计、运营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
教学建设
硬件设施
据学校官网2016年9月显示,学校配有物理实验室(包括热学、力学、光学、电学等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包括结构、岩土、水利、道路桥梁等实验室)、以及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生物与化学实验室等。在学生生活区配套有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室外运动场地,可以共享使用多功能的独墅湖体育馆。
教学质量
学校多个学科获得国际专业组织认证,包括西浦国际商学院获得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西浦会计专业获得英国CIMA认证、澳大利亚CPA认证、土木工程专业获得英国JBM认证等。
育人模式
学校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并致力于帮助学生在大学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责任感,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以及跟别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倡兴趣导向,为学生提供自由转专业的机会,并辅之四大导师体系(即学术导师、学友导师、生活导师、校外导师),引导学生实现“幸福生活、成功事业”的目标。
学制&学位
“2+2”模式:前两年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学习,后两年在利物浦大学完成学业。“4+X”模式:学生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完成学业,后视自身情况可选择留学深造也可直接就业或创业。
两种模式下,毕业生皆可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本科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和全球认可的英国利物浦大学本科文凭。
就业质量
前六届毕业生(2010-2015)中超过80%选择继续留学深造,其中10%进入TIMES世界排名前10学府,约50%进入TIMES世界排名前100名校,70%以上进入TIMES世界排名前200大学,近2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职于世界500强、中国财富500强等企业。
2015届毕业生83.28%的毕业生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卓越运营和供应链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材料与环境研究院、城镇化研究院、大数据分析研究院、工业设计和3D打印研究院、微纳米加工和可靠性实验室、数量金融研究院、智慧与绿色城市研究院、生物制药科学研究院、经济一体化研究院、老龄化社会研究院、苏州市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设计研究院、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2012年2月,生物科学系张俊龙博士主持的研究课题“2型糖尿病分子标记”获首次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
2015年,学校2位青年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2016年8月,学校5位青年学者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立项数量在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位列第二。
2016年5月25日,学校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四年级博士研究生卜凡顺利通过国际头痛症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的同行专家评审,成功获得了该协会的基金资助。9月,中国文化教学中心詹敬秋博士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多学科研究与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关于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基础课应用网络教学工具的调查研究与启示》的研究报告。
学术资源
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共有50余万册图书,纸本中文杂志及期刊213种,纸本外文期刊130余种,中英文报纸计55种。图书馆引进国内外各类电子资源及电子图书,其中学术电子数据库105种包含学术期刊50000余种,电子经典学术图书12137卷,共享访问中文电子图书250余万册,硕博士论文及学术会议论文10余万册,覆盖现有及计划开设学科领域。
学校师生共享的独墅湖图书馆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分馆,收藏有大量中文资源,包括电子图书220万册,期刊43500余种,报纸300多种,硕士、博士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8万多篇;文献数百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