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队伍结构
截止2019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0人、教育部人才支持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7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特聘专家1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优青等“四青”人才18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共50多人,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共480多人次,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6个,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达88.3%、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达50.5%。
中科院院士:石广玉(专职)、王会军(专职)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会士,中科院"百人计划":金双根
双聘院士:陈大可
2016年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表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 本科及以下 | 硕士 | 博士 |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
65 | 4.37% | 365 | 24.5% | 1058 | 71.1% | ||||||||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 中级及以下职称 | 副高职称 | 正高职称 |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
716 | 48.12% | 478 | 32.12% | 294 | 19.76% |
教师培训
2016年,学校全年对121名新进教师进行了培训,其中79人获得主讲教师资格。学校规定教授、副教授应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尤其鼓励知名教授担任本科新生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2016-2017 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达 70.1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19.78%。此外,学校先后聘请了 180 余名兼职教师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其中近 100 名直接参与了本科生课程教学,担任了学校部分特色专业课、基础理论课等总计近 40 门课程的授课教学。大力支持教师出国交流和进修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截至2016年,学校教师队伍中具有3个月以上境外培训进修经历的教师763人,占专任教师的59.29%。
国家级教学团队:大气科学专业课主干程群教学团队(带头人:管兆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财务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精品课程: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气象与生活、大气污染——人类面临的挑战、气象史话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值天气预报、天气学原理(原天气学)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共建体制下“大气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截至2015年5月,学校设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中国气象局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26-27]
2011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气象云平台及应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
中国气象局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
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动力遥感与声学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传感网技术工程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网络监控工程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点: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