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江南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3 07:51:16发布时间:2022-02-14 11:43:15

 江南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江南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江南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274人,其中专任教师1985人(含研究生导师1075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65.1%,博士学位人员比例63.6%,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37.7%;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部省级创新团队39个。

 

项目名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伦世仪、陈坚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吴敬、王周平、毛健、匡华、刘立明、许正宏等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堵国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王震宇、陈坚等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坚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陈坚、堵国成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张灏,2009)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团队(陈坚,2009)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过伟敏,2010年)
省级教学团队发酵工程学科教学团队(陈坚,2008年)
机织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高卫东,2009)


截至2018年9月,学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


2009年,《食品发酵类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评为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元协同培养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适应未来转型,以整合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三融合二递进”轻工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全员覆盖、全面重构、全程协同的纺织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部省级平台41个;建有教育部、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6个及国际联合实验室21个,有部省级创新团队39个;校地联合研究院(所)7个。 


平台类型平台名称
国家级科研平台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无锡)
光响应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食品安全加工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2006年)
食品安全加工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第二期建设)(2011年)
应用微生物及其生物制造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08年)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创新引智基地(2011年)
功能分子、聚集体及器件创新研究基地(2012年)
纺织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6年)
部省级平台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经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物联网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活性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医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江苏省生物医药(无锡)技术转移与推广服务中心
江南大学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和信息中心
中国包装总公司食品包装技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国家粮油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28] 
教育部创新团队工业发酵及生物催化技术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2006年)
食品精细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2007年)
生态纺织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2011年)
食品微生物功能发掘与利用(2012年)
光电功能分子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2014年)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食品微生物功能发掘与利用(2012年)
非线性光学功能分子材料创新团队(2013年)
食品安全创新团队(2014年)
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015年)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技术(2007年)
功能性纤维制备关键技术(2009年)
工业感知与先进控制(2011年)
模式识别与计算智能技术(2013年)
食品酶的制备及应用(2015年)
肿瘤多药耐药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2015年)
工业互联网智能优化制造(2017年)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研究(2013年)
汉族服饰文化与创意设计(2015年)
治国理政与党风廉洁建设研究(2017年)
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脂质与健康(2012年)
微生物外源蛋白质高效表达技术和相关生物过程细胞生理学、过程分析(PAT)技术(2013年)
可再生卤胺改性抗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和机理研究(2014年)
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重要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2006年)
生物能源研发的关键技术(2008年)
碳水化合物高级利用关键技术(2010年)
食用油适度加工与安全控制(2012年)
食品安全(2014年)
谷物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变化与调整(2016年) 
校地联合研究院(所)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
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
江南大学无锡创新设计研究院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