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中国矿业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3 07:15:27发布时间:2022-02-14 11:35:14

 中国矿业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中国矿业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中国矿业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93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12人,副教授747人;博士生导师384名,硕士生导师99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拥有16名两院院士(含外聘),1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2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11]


 国家级教学团队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屠世浩)、地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群(曾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干课(刘炯天)、电气信息类基础教学团队(王香婷)

  充填采煤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炭资源高效洁净加工理论与应用研究、矿山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 [36]

  教育部创新团队

  煤矿瓦斯与煤自燃防治(IRT13098)(2013年)、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IRT1292)(2012年)、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IRT1084)(2011年)、与煤炭开采有关的资源与环境保护(IRT0865)(2008年) [36]


两院院士


姓名入选时间所属学部备注
陈清如1995年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全职
钱鸣高1995年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全职
韩德馨1995年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全职
周世宁1999年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全职
谢和平2001年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全职
彭苏萍2007年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全职
刘炯天2009年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全职
袁亮2009年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特聘
王安2009年工程管理学部特聘
谭建荣2007年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特聘
陈清泉1997年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特聘
顾金才2001年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特聘
卢耀如1997年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全职
李德仁1994年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特聘
姚建铨1997年信息技术科学部特聘
何满潮2013年技术科学部全职


国家精品课程(8门)


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学通信电子电路工程制图
土质学与土力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选矿厂设计检测与转换技术


截至2016年9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1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类别名称
1国家级(2011计划)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
2省级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机构


序号类别名称立项时间主管部门
1国家级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12月科技部
2国家级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4月科技部
3国家级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006年1月科技部
4国家级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
5国家级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5年1月发改委
6国家级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1年11月发改委
1部级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8月教育部
2部级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6月教育部
3部级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2月教育部
4部级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4月教育部
5部级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4月教育部
6部级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6月教育部
7部级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6月教育部
8部级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9月教育部
9部级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009年3月测绘局
10部级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2010年7月能源局
11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2006年3月环保部
12部级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2005年12月发改委
13部级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2005年12月发改委
14部级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6月安监局
15部级页岩气重点实验室2013年8月煤炭地质总局
16省级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2007年9月江苏省科技厅
17省级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2010年9月江苏省科技厅
18省级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2010年11月江苏省科技厅
19省级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7月江苏省科技厅
20省级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2010年6月江苏省科技厅
21省级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
22省级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
23省级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
24省级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2013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
1校级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2010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
2校级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2011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
3校级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2012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
4校级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2010年3月中国矿业大学
5校级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年9月中国矿业大学
6校级中澳矿业研究中心2008年12月中国矿业大学
7校级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2011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
8校级中国煤矿史研究所2010年8月中国矿业大学
9校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2009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