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622人,其中专任教师40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教师73.6%,其中博士74人,在读博士43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1.7%,其中二级教授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1人。教师队伍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2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1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教坛新秀7人、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领军人才3人、骨干人才2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阿拉坦仓
草原英才工程:阿拉坦仓
自治区教学团队:汉蒙翻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新闻学教学团队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数学教学科研蒙汉双语教师团队
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包赛吉拉夫
截至2019年6月,学校秉承“崇正、尚智、务本、传承”的校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学校连续四年荣获“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首批自治区“平安校园”。学校那达慕文化节和校园足球是内蒙古自治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校园乌兰牧骑与21家旗县乌兰牧骑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承平台3个(含共建);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民委学科建设平台6个;省部级教改平台3个;学校设有国家教育部蒙古国研究中心,自治区级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和应用数学与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自治区社科普及基地:内蒙古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哈撒儿与科尔沁历史研究”团队
国家民委学科建设平台: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蒙古语文研究基地
自治区民委学科建设平台: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研究中心、内蒙古语言与翻译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教育厅学科建设平台:蒙古语翻译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