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中国戏曲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4月,学院共有272名专任教师,其中有4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经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4%;有北京市“长城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等10人,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教学名师8位;先后引进了傅谨、谢柏梁、张火丁等特聘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同时聘请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艺术家来院任教。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沈世华、钮骠、宋丹菊、谢锐青、蔡英莲、周龙
北京市教学名师:冉常建、谢柏梁、陈琪、李威、李艳艳、舒桐、颜全毅等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戏曲导演专业(方向)教学团队 | 裴福林 | 2007年 |
戏曲研究与写作教学团队 | 谢柏梁 | 2008年 |
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林一 | 2009年 |
京剧表演专业(方向)教学团队 | 周龙 | 2010年 |
国家级精品课程:戏曲主修剧目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京剧经典剧目鉴赏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中国戏曲舞美教学创新试验区
北京市特色专业:表演(京剧表演)、表演(京剧器乐)、戏曲舞台设计
北京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戏剧戏曲学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漫戏剧实验教学中心、舞台实践教学中心
艺术成果
从2003年至2006年,学院共从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取得科研立项课题48项,科研经费总额达350万元。
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2004年以来,教师共申请并获批北京市教委各类科研项目24项、获省、部级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共2项(二等、三等奖各1项),科研经费80.4万元;2006年以来,学院共取得各类科研立项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5项,国家级课题六项,国家重大课题一项。
学院创作改编的《白蛇传》、《对花枪》、《岳云》、《杜十娘》、《张协状元》、《悲惨世界》、《红色娘子军》、《还魂三叠》、《长征组歌》、《梅兰霓裳》等作品,获得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国际戏剧协会(ITI)音乐戏剧奖等奖项。
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两个国家一级学会;获批建立“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成立了戏曲研究所、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戏曲文献研究所、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传统戏曲与陶艺研究所等校级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