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5-05-25 05:44:59发布时间:2022-01-21 11:19:29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师范大学现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1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3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0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6人和新世纪人才16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4个。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舒华、王静爱、郑光美、毛振明、王昆扬、张斌贤、王一川、欧阳津


两院院士

  
序号姓名院士类别备注
1黄祖洽科学院院士专职/已逝
2王梓坤科学院院士专职
3陈木法科学院院士专职
4刘伯里工程院院士专职
5刘若庄科学院院士专职
6方维海科学院院士专职
7孙儒泳科学院院士专职
8郑光美科学院院士专职
9李小文科学院院士专职/已逝
10王乃彦科学院院士双聘
11李朝义科学院院士双聘
12戴汝为科学院院士双聘
13安芷生科学院院士双聘
14张新时科学院院士双聘
15王永炎工程院院士双聘
16刘鸿亮工程院院士双聘
17侯立安工程院院士双聘
18刘昌明科学院院士双聘
19林学钰科学院院士双聘
20李京文工程院院士双聘
21凌永顺工程院院士双聘


著名教授
  

序号姓名教授类别
1刘家和人文社会科学荣誉教授
2顾明远人文社会科学荣誉教授
3林崇德资深教授
4童庆炳资深教授
5王宁资深教授
6黄会林资深教授
7瞿林东资深教授

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


序号研究方向带头人获评年份
1粒子系统、马氏过程与谱理论陈木法2001年
2概率论陈木法2007年
3流域水环境、水生态与综合管理张大勇、杨志峰2011年
4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董奇2012年
5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研究史培军2013年
6理论化学邵久书2014年

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


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获评年份
1仿生纳米给药系统制备关键技术及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研究龚兵2007年
2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创新引智基地史培军2008年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创新引智基地张大勇2013年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教学团队名称负责人获评年份
1区域地理教学团队王静爱2007年
2心理学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舒 华2008年
3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郑光美2008年
4分析类课程教学团队王昆扬2009年
5学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团队毛振明2009年
6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郭英德2009年
7刑法学教学团队赵秉志2009年
8外国教育史教学团队张斌贤2010年
9化学实验教学团队欧阳津2010年


国家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
1电视学概论于丹
2刑法学赵秉志
3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
4天文学导论何香涛
5统计学导论李勇
6世界古代史杨共乐
7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
8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李芒
9中国地理王静爱
10环境地学赵烨
11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
12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何克抗
13外国教育史张斌贤
14分子生物学张俊杰
15教育技术学导论黄荣怀
16环境科学概论刘静玲
17细胞生物学桑建利
18数学分析王昆扬
19文学概论王一川
20国际贸易赵春明
21西方哲学韩震
2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英德
23化学教学论王磊
24体育运动心理学殷恒婵
25伦理学原理廖申白
26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27体育与健康毛振明
28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王建民
29远程教育学基础(开放和远程教育)陈丽
30普通心理学(下)陈宝国
31古代文学史(一)尚学锋
32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左明雪
33植物生物学周云龙
34教育学原理石中英
35马克思主义哲学杨耕
36计算物理基础彭芳麟
37基础生态学孙儒泳
38普通动物学郑光美
39分子生物学实验魏群
40古代汉语王宁
41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刘洪涛
4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王炳林
43材料化学李奇
44民俗学万建中
45学校管理学高洪源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


  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教师教育、创意人才、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化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心理学

  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学院(1个):教育学部

  国家级教育培养基地(3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