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北京化工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8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
称号 | 名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 段雪、杨万泰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 陈建峰、高金吉、谭天伟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 | 袁权 |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 毛炳权、孙优贤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刘振宇、杨万泰、陈建峰、谭天伟、闫寿科、陈标华、张立群、仲崇立、甘志华、何静、余乐安、孙晓明、王峰、于中振、卫敏、李峰、徐福建、汪乐余、初广文等 |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励杭泉、杨屹 、苏海佳 |
“973”首席科学家 | 谭天伟、刘振宇、高金吉、张立群等 |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张立群等 |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汤铃等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 | 苏海佳、田明、刘大欢、李想、王洁欣、汤铃等 |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张常群、杨祖荣、杨屹、励杭泉、谭天伟 |
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 | 李成岳、杨卫民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段雪、谭天伟、杨万泰、陈建峰、张立群、高正明、邱介山、袁其朋、吴一弦、杨卫民、仲崇立、徐福建、田明 |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 段雪 |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 吴一弦、尹梅贞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仲崇立、吴一弦、卫敏、陈建峰等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谭天伟、袁其朋、于广锁、余乐安等 |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 杨万泰、陈建峰、李效玉、仲崇立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陈标华、文利雄、武德珍、吴一弦、宋怀河、李其方、李峰、何静、张卫东、杨小平、杨为民、赵劲松、卫敏、袁其朋、曹达鹏、邓建平、付志峰、荆坚、雷志刚、刘力、邱兆斌、陶霞、曹兵、党智敏、邵磊、王峰、张法智、于中振、田明、冯嵬、密建国、吴卫泽、孙晓明、靳其兵、杨文胜、宋宇飞、吴友平、徐福建、张润铎、张志华、任钟旗、石峰、苏海佳、汪乐余、王克俭、尹梅贞、蔡晴、何亚东、刘清雅、刘志平、陆军、吕超、王文才、魏芸、刘军枫、杨晶、阳庆元、李健、李征、刘海梅、王华庆、王洁欣、隋刚、卢咏来、李慧慧、李想、刘志明、卢涛、王友清、张燚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聚合物工程教学团队(2009年) |
化学工程教学团队(2008年) | |
高分子科学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 | |
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2010年) | |
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7年) |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