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是什么(1大热门专业)
更新时间:2025-08-26 05:41:28发布时间:2021-12-02 09:31:51

2019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1大热门专业排名
高考填报志愿时,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有哪些、哪些专业比较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如意了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1大热门专业名单,供大家参考。
1、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1大专业(推荐人数从高到低排名)
以下是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比较好的热门专业,且就业和口碑都不错。
1、 运动训练 推荐指数: 4.2(39人推荐)2、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学科专业名单
体育运动系
体育运动系成立于2004年3月,下设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专业,是我院最早招生的两个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广州市示范建设专业;社会体育为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运动训练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分别被评为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现有学生548人,专任教师5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5%,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占68%,双师型教师占77%。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运动训练专业目前招收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是学院唯一招收五年制的专业。本专业突出学习与校内外训练、竞赛相结合,形成了“学训交替、技术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水中健身与救生、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建立学校、行业和俱乐部的互动合作机制,形成“课堂+俱乐部”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从事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策划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体育人才。 体育产业系
体育产业系成立于2008年3月,设置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四个专业,其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荣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广东省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并与芬兰哈格·赫尔利应用科技大学体育商学院开展“2+1+1”国际合作办学,贯通了高职与本科体育人才培养的通道。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与2013年元月经教育厅组织专家论证,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正式批准设置的专业。2013年10月,被广州市高协授予“广州市高尔夫球青少年训练基地”。系现有学生1011人,专任教师2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2%,中高级以上职称占79%,双师型教师占71%。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名,“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名。有6位教师分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交流培训,具有国际视野。体育产业系确立了“主动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专业方向,打造品牌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对服务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形成“校企联动、岗学结合”、“营销健康、创业就业”等人才培养特色,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尔夫服务、体育场馆服务、体育营销、度假村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体育保健与康复系
体育保健与康复系于2010年成立,按照“系、所(医务所/体育康复医院)一体”的管理机制,系所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开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工作。现开设有体育保健专业、体育保健专业(社区康复方向)。其中体育保健专业为广东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实训基地获得“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体育保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4年与河源卫生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与美国春田大学健康体育娱乐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10人,副高以上职称5人,博士学位2人,国家按摩师考评员5人,“双师素质”教师8人,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对象1人。立项省、市级教育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8项,参与编写体育高职院校统编教材2本。本系拥有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校内建有专业基础实训中心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共计12个实训室,以及1个体育康复医院;校外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广州军区总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广州和谐骨科医院、广州中泰中医门诊部等16家康复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良好条件。我系本着“崇德、善博、求实、勤学”的校训和“优、强、精、专”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理疗及健身指导工作的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8%以上。
3、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 学院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拥有训练场馆、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餐厅等,并设有科研、医务等配套机构和设施,是国家游泳队、国家击剑队、国家田径队、国家武术队训练基地。学院现设9个管理机构、7个教学机构、7个教辅机构、1个附属机构以及15个项目运动队,在读高职学生1700余人,运动员学生1300余人。 学院先后培养了刘诗雯、陈艾森、杨景辉、杨维、张洁雯、杨伊琳、张雁全、雷声等8名奥运冠军,谢杏芳等22名世界冠军,夺取世界冠军96项/次,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