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申论文章写作论据的写作方式

更新时间:2025-08-27 04:20:50发布时间:2021-11-19 14:28:45

  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文章写作,若想笑傲江湖,主要依靠两大法宝取胜,其一,依靠论据的丰富性;其二,依靠论证方式的多样性。论据的选择与书写恰恰是广大考生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拦路虎,本期申论答题技巧为广大考生支招,创新书写论据,以期在文章写作中为文章增光添彩。

  提醒:申论复习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免费观看学习申论花木君老师视频课程《你真的会做基础题型吗?》。

  一、转换角度 推陈出新

  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对人们在议论时常见常用的人和事,改换一下运用角度,使陈旧的论据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文中,使古老的史实显露出新鲜的气息。这样,既能很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的优点:可以避免论据的重复性和陈旧性,改变人们味同嚼蜡之感,增强议论效果,增加读者对所论内容的印象。这种方法,主要是从论据的列举角度上提出来的。

  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反弹琵琶。就是一反人们所熟知的陈旧论据的传统角度,发人深省,令人耳目一新,辩证客观,积极向上,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透彻了解,可以极大地开发陈旧论据的生命力。二是推陈出新。就是将那些事实论据,从某一新的角度提出来的,回避人们常说的那些方面。

  二、典型概括 以一驭十

  文章中所用论据具有概括性、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这样的论据,能充分发挥论据说明论点的作用,加强论证的说服力,产生以一驭十、以少胜多的议论效果。俗话说: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与此同理,论据不在于多,而在于典型。这种方法,是从论据的代表性上提出来的,是议论文用好论据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一是概括力强,这种论据,文字可能并不长,用例可能也不多,但只要是用进文中的事例,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摒弃了那些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例子,用进的都是最精当最典型的例子,因而起到了概括统摄其他论据的作用。二是用墨精当。这种论据,由于是通过精心选择用入文中的,一个例子可以当许多例子来用,甚至仅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清问题,说透观点,其他例子也就自然被省去了,用墨极为经济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典型概括的种类来说,可以体现在道理论据上,也可以体现在事实论据上,重点是后者,就其文字来说,可以简略交代,也可以详略叙述,可根据论点需要,适当掌握详略。就其角度来说,可以是正面的典型论据,也可以是反面的典型论据,还可以是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典型论据。

  三、正反对比 鲜明深刻

  文章中所用的论据,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对比鲜明,深刻有力,是列举论据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几个道理论据之间的对比,如正面引用与反面引用同时出现;也可以是事实论据之间的对比,如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一并用来。至于正反对比的顺序,一般不大讲究,可以先正后反,也可以先反后正;至于所用文字的详略,也不那么呆板,可以是正面论据详实一些,反面比较简略,也可以反之。可见,这种方法,是从运用论据的角度上提出来的,只要有正反内容即可。

  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一是对比鲜明。由于所用的论据一正一反,一好一坏,一优一劣,一正确一错误,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十分鲜明的。众所周知,在有关段落中若出现某一种倾向的论据,其效果还并不明显,若加进一个与之相反的论据,其鲜明的程度会顿然清晰起来,效果也就产生了。二是论证深刻。由于所列论据在内容和观点上是相反的,但证明的观点只有一个,也就是说,证明的角度至少有两个,通过一正一反两种论据的共同作用,其深刻程度和证明力度,显然要胜人一筹。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