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国考申论短评类文章解题步骤详解

更新时间:2025-08-27 06:04:06发布时间:2021-11-19 10:21:25

  从历年国考申论真题考察的题型来看,从讲话稿到发言稿再到短文,每一年考察的内容都能够在历年真题中找到相同类型的题,因此要做到有备无患就必须对历年出现的应用文种进行把握。本期申论答题技巧就对国考中出现的短评类文章进行详解,让广大考生对待短评类应用文能如庖丁解牛般把握规律,得心应手地拿下高分。

  提醒:申论复习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免费观看学习申论花木君老师视频课程。

  【例题】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 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 字。

  一、审题第一步,网罗6要素

  1.题型:为专栏写一篇短评,应用文写作可以判断为贯彻执行题,因此需要考虑格式与正文内容;

  2.对象:正文内容;

  3.目的:正文要对跟风作出评论,评论的目的是要让大家告别跟风,因此也决定了正文内容可以从为何要告别跟风以及如何告别跟风入手;

  4.文种:短评,短小的评论型文章,格式只要标题与正文;另外评论型文章会围绕标题谈跟风的表现、跟风的影响以及如何告别跟风入手;

  5.字数:不超过500字;

  6.范围:“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

  二、审题第二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且梳理好要点逻辑

  阅读材料,按照审题环节获得的思路寻找得分点:

  1.资料4段落1-5引出了不同跟风热的表现;

  2.段落6到最后主要围绕着预先失败展开论述,预先失败重点也是要强调跟风背后的原因。

  跟风热产生的原因有:

  (1)跟风的原因在于依赖专家指导系统;

  (2)广告媒介的发展人们过度对其产生依赖;

  (3)人们无法获得真实世界的全部信息,期待权威的心态;

  (4)信息丰富芜杂,更多的依赖大众媒介。

  3.给定资料5,通过网友围绕跟风问题展开了论述,从网友的论述中归纳总结对跟风的看法,找到跟风带来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对策解决跟风问题。

  (1)提出跟风影响网友有

  丙:把社会推向前所未有的浮躁

  己:跟风缺少独立思考,创造力降低,被同质化

  癸:如果只是盲目的跟风,我们会有难以言表的羞耻感

  (2)提出遏制跟风对策的网友有:

  丁:跟风问题要正确引导,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戊:跟风缺乏理性,是拙劣的模仿,因此要创造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

  庚:要解决跟风问题,要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寻找民族文化的根基,教育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辛:辩证的看待,如果有好的东西可以倡导学习

  壬:要解决跟风问题,需要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

  三、梳理经络,完成短评

  告别跟风,走向成熟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跟风”热潮,家长“跟风”报班热,节目“跟风”相亲热、选秀热,全民“跟风”养生热,一风未止一风又起。这一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社会群体的浮躁心态,构成了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的表征。

  “跟风”现象源于人们“预先失败”的心理问题。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信息丰富芜杂,人们无法获得真实世界的信息,从而期待权威。而大众传媒承担起“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向我们呈现了世界的完整面貌,但也引起人们对其的过度依赖;更有部分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虚假宣传大行其道,从众潮流将社会推向浮躁之中。跟风是拙劣的模仿,缺乏理性,会丧失文化个性。经常从众跟风,不仅有可能抵制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甚至可能造成“千人一面”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切实杜绝跟风,让我们的社会文化发展更成熟、更自信、更富有个性。第一,要加强便于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育,尤其是要注意从中华文化的灿烂历史中去找寻民族文化的根基与信心。第二,要充分引导和利用网络信息传媒,打造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三,全社会应积极倡导公司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