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评论型综合分析题

更新时间:2025-08-27 09:49:08发布时间:2021-11-18 11:26:07

  综合分析能力是公务员考试中必须考察的内容,而一般来说,综合分析能力对应的常见题型有:启示型、解释型、评论型、关系型、本质型等几种,本期申论答题技巧结合申论真题对评论型综合分析题进行详细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5副省真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第一步:仔细审题,形成思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此题要求考生“谈谈对一个观点的理解”,属于评论型综合分析题。这种题型的特征是存在争议,即“新技术能突破社会屏障?还是不能突破?”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观点(是什么):能还是不能;

  2、分析理由(为什么):能的理由以及不能的理由;

  3、做出结论(怎么办):怎么解决“不能的问题”;

  【点拔】这一思路包括了综合分析能力作答的三个阶段“总——分——总”,体现特征一:作答对象更多元。

  第二步:阅读材料,把握要点。此题的给定资料共11段,我们逐一梳理。

  第一段:引出话题,无要点;

  第二段:“认为新技术可能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观点:能)

  第三段:“从理论上说,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观点:能)

  第四段:“但经过实际研究,现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在新技术的使用中,城乡之间显现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观点:不能)

  第五段:“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当程度上填平了某种鸿沟。但从现在看来,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整合上述观点:一定程度上能,但仍需继续观察)

  第六、七、八、九段:一是从日常生活看,信息技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了很多便利;二是从表达渠道看,拓展了视野,转变了意识,有了表达渠道;三是从集体行动看,及时调动信息、建立维权组织、获得外界关注等。(“能”的三个理由)

  第十段:“不可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只有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不能”的理由一)

  第十一段:“……,两者之间的收益实际上拉大了。”(“不能”的理由二)

  【点拔】这11个段落中,既包括了“能”与“不能”两方面的观点,又包括“能”与“不能”两方面的多个理由。由于要点隐晦,考生会遇到如下问题:一、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道哪句才是要点句;二、虽然找出要点句,但厘不清各要点之间的关系。

  这一梳理过程体现了特征二:要点更隐晦。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合要点。

  第一到五段揭示命题人观点: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平某种鸿沟,但仍需继续观察。

  第六到九段:能的三个理由。

  第十、十一段:“不能”的两个理由。

  【点拔】其实给定材料的逻辑即是我们的作答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只需根据“不能的理由”作出最后推断“——怎么办”即可。

  第四步:规范书写,完美呈现。

  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有理论上能够成为促进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但在现实中还存在困难。

  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一些改变,一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便利;二是使他们拓宽了视野,转变了意识,有了表达的渠道;三是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技术维权。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会产生“马太效应”,强势群体更容易从新技术的使用中获益,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须线上线下结合起来。

  因此,国家应引导和扶持弱势群体普遍掌握新技术,改变弱势群体的状况,但不可过度地夸大新技术的作用。

  【点拔】一、书写时最好分三段,让答案看起来更加条理;二、注意逻辑词“一方面、另一方面、因此”的使用;三、结论是通过上述分析推断而来,虽然材料中没有,但不可不写。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发,一、评论型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思路可以概括为=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性/不合理性+作出结论;二、虽然要点隐晦,但给定材料的逻辑并不零乱,只需依据材料逐段梳理;三、书写中最好分两到三段,便于阅卷人找要点。做到以上几点,将“难题不难”。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