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用“朴实的眼光”寻找文章立意

更新时间:2025-11-05 03:54:46发布时间:2021-11-17 13:30:55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申论文章就是一只公考路上的拦路虎。这其中最难的也就是文章立意的把握。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找准文章立意是写好申论文章的关键

  申论文章按照立意的准确与否,可以大致分成四个档次,分别是,“跑题”“偏题”“准确”“精彩”。对于刚接触国考申论文章写作的同学,力求立意准确是当务之急。而对于已经练习过写作的同学,则要追求文章立意的精彩。

  那么如何快速的把握好申论文章的立意呢?过去我们学过很多方法,比如题干关系法、关键词法、梳理材料逻辑法、以及倒推法等等。但随着国考申论的微妙变化,文章的立意变得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有时,我们只需要用“朴实的眼光”就能找准文章的立意。

  接下来以国考2015年副省级真题为例,给大家展示这种方法。

  【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真题解析】

  传统上国考申论文章的立意等于题干主题+材料主题,但2015年副省级议论文写作就有所变化。如果用的“梳理材料逻辑法”,那么会发现材料的1~4则与文章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是通过材料5和材料6,能发现一些端倪。

  其实2015年副省级真题的核心主题是“科技与人文”,但作文的主题则是“科技的生命化”或者“科技的人性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科技的生命化”是一个偏正结构,强调一个单一元素,而“科技与人文”是强调两个元素。题干已经明确强调要“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则意味着文章主题就从这句话而来——“科技生命化和人性化”。具体地,“科技”是核心词,“生命化”和“人性化”是论述角度。

  “参考给定资料”,也不难发现,在材料5和材料6已经明确升华到这一主题上。先来分别看看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科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时间和物质基础,即根本力量;

  材料二:科技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转型;

  材料三和材料四:国家高新技术展,国家高铁、通讯、装备等技术突破;

  材料五:未来科技必须走人性化之路,追求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材料六:科技与人类是共生的。

  具体来看材料五: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危害→如不加以控制→将变成与人对立的异生力量→走人性化之路,追求平衡。

  具体来看材料六:技术与人存在矛盾关系,需要挖掘技术的本质→技术本质是具备生命特征,与人共性发展→则要赋予新技术情感,使之成为能理解的文化→则处理好人与科技的关系,赋予科技人性,才能为人所用。

  通过回溯材料,发现最后其实仍然强调的是题干中引用的那两句话“‘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这就给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往往这种话题性申论议论文,核心主题(立意),就是题干中的那句话。不用刻意去花时间寻找。当然前提是要对文章写作练出惯性,才能习惯之。

  【总结】国考申论文章立意把握,在命题之初就没打算把大家考糊涂,而是越考越清晰。直接通过理解题干引用的句子或词语,结合社会实际和给定材料展开写作即可。如何理解题干引用的句子或词语,实则要回归材料,因为申论作答的一个大原则就是“材料为王”,但文章写作方向已在题干中点明。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步知公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