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山东省考申论真题C卷解析(第四题)

更新时间:2025-08-28 04:55:04发布时间:2021-11-15 14:12:06
    题目:4、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以《谈“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大约900字左右。
    审题:

    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以《谈“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里跟A、B卷有所不同,直接要求“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行文,所以主题可以确定为“谈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文章既可写成以解决问题为主,将重点置于措施论证部分,也可写成以分析问题为主的文章,将重点置于必要性分析部分。材料对于问题、必要性和措施都有涉及,如民生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环境问题等,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或者多个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证。文章的标题比较宽泛,建议拟定一个副标题,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利于行文的思路,突出文章的亮点。
【参考例文】
                              谈“发展”
                    ——优化结构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但经过三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对矿区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利用,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优化资源型城市发展结构,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要确保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和显著成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构建多元化产业结构,夯实转型发展基础。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基础薄弱。要坚持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发展绿色矿业,培育和引进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奠定转型发展的基础。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工厂和居民区混杂,居住条件恶劣;因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相关政策不平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要坚持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的内在统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造棚户区和深陷区,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立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重塑资源型城市形象。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产业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地质灾害隐患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资源型城市自身发展,也对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维护生态安全的意义重大。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加大环保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大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重新修整报废的矿井,通过“造地复垦”“复垦绿地”等方式,将其发展为教育培训基地或旅游景区,改善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构建多元化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