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新手看过来 如何避让行人和自行车等(2)

更新时间:2025-11-06 22:49:49发布时间:2021-10-22 08:58:29

●如何避让他们?

针对上面可能出现的情况,我在同事间做了一次调查:怎么避让马路上的行人、自行车和摩托车或电动车?他们回答得最多是慢行通过,几乎百分百都这样认为,以慢应对是非常正确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

1.慢行通过

新手车主在马路上面对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时,在未知他们的行驶路径或未知的路口时请放慢你的车速,以“慢”应对任何情况才是安全的法宝。

比如在通过有斑马线的绿灯时,须看起斑马线上的情况方可通过。同事顾老板对避让行人有一套心经:“要避让行人基本上就是慢行,如果是非斑马线聪明的行人会站着不动,基本上很慢很慢的通过。如果斑马线,就行人过了再驾驶通过。”如果在中间车道或者左右两边有障碍物阻挡视线,一定要慢起步,得知安全了方可加速前进。

2.预留足够的空间

如果在行驶的车道上有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等,预留足够的空间给他们,然后再快速驶离。新手车避让自行车得预测好他们的行车路线,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果是双向车道,最好让出一条车道给他们。

新手的车感大多不是很好,如果不知道驾驶车辆所在的位置,可以通过倒后镜获知车辆所在的位置,然后再预留足够的空间给路上的目标。而在路窄的马路遇上自行车或摩托车,李喆老师的做法是:“停车让对方先离开,不要和他们抢位置。”

3.避开,然后快速通过

对于老司机来说,面对马路上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时,他们采取的大多是快速通过的方法。只是这种快速通过是在保证车辆和行人在安全的距离快速通过,而不是在狭窄的路面也快速通过,这样危险系数较大。

笔者一位驾驶汽车有20年经验的叔叔,他教导我即使车子行驶在单向车道,前面有自行车、摩托车等,只要旁边的车道安全,他都建议我把车驶入逆向车道快速通过避开自行车或摩托车等。因为,你跟随着他们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4.按喇叭提醒

对于怎么避让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我很多同事选了按喇叭提醒。在马路上行驶,见到它们阻挡了自己的行车路线,或者为了警示它们不要冲出马路,按喇叭也是我常做的事情。

与我同组的陈启贞老师,在我给他的调查问卷也无数次出现按喇叭提醒。而另外一位李喆老师则表示尽量不要按喇叭,而是采用开闪光提醒。按喇叭有时候没错,但有时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来,吓着人;二来,按喇叭会惹得一些行人和其他人不爽,反而会给你添堵。大家有遇过这样的事?

5.开闪光警示

上面提到,不按喇叭提醒的前提下,还可以开闪光提醒。开闪光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而且不会惊扰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

新手可能不会使用这个功能,怎么开启闪光灯?我们以雪铁龙C4L为例,只要拇指按着方向盘,食指搭在左边的拨杆上往人这边连续拨就可以了。

6.夜晚注意近光灯与远光灯切换

对于夜晚驾驶的新手车主,由于视线较小,驾驶者无论是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都要预留足够的空间,还得注意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切换。远光灯不能总是开着,会给对面车造成很大的杀伤,但近光灯的范围太小。在一些路况不明的道路,如果对面没有来车,可以一直开着远光灯,但如果车流较多,尽量开启近光灯,必要时才开启远光灯,注意近光灯与远光灯的切换。

7.注意前/后方的路况

注意车辆前方的路况,是要求在驾驶时精神集中,经过大型车或是路口时除了慢行外,眼睛盯着前方看。但也不要忘了时不时通过倒后镜查看侧面和后面的情况。慢行通过公交车时,要留意公交车所在的车道有无自行车和摩托车强行插入自己行驶的车道,如果看到他们变道的倾向要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按喇叭或者停车避让。

●总结:大家应该发现,笔者说了那么多的应对方法,说得最多的一个字是“慢”!其实新手在应对行人、自行车和摩托车等马路目标时,由于驾驶技术的欠缺和危险意识的淡薄,往往不知所措,极有可能在人多车多的道路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小编建议新手们以“慢”应万变,才是王道!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