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让“求职平台”行稳致远

更新时间:2025-11-07 01:31:31发布时间:2021-10-20 12:04:24

  就业是民生之本,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很多人的朴素心愿。如今,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在互联网求职平台寻找工作机会已是常态。号称“一条龙”式服务,交纳一定费用后,便可保证取得录用通知;宣称可进行“付费内推”,承诺直推求职者去各大知名企业实习并留用;夸大培训项目效用,极力推介增值服务业务……据媒体报道,在秋冬季招聘活动活跃的背景下,一些求职平台乱象频现。如何更好保障求职者权益、促进互联网求职平台健康平稳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提出观点]

  我们既要看到网络求职平台带来的利好,也要规避可能存在的误区和歧途。加强对求职平台的监管规制、促进行业规范的建立与完善,事关求职者权益,也关乎求职平台的发展。

  [综合分析]

  今天,互联网平台经济方兴未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应当看到,网络求职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求职模式,在求职者与雇主之间架起信息共享之桥,既便利了求职者,也提升了招聘效率。但是当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一些求职平台为吸引用户、赚取利润,推出各类衍生服务,却也为求职者埋下风险隐患。

  究其原因是由于求职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心态又比较焦虑,造成了求职平台的“套路”屡试不爽。客观来说,网络求职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有的是传统中介服务中长期存在的,有的是借助互联网形式发展起来的。把求职平台规范好引导好,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更为及时的发挥作用。尤其是针对虚假宣传、侵害求职者利益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停留在提醒阶段,处罚必须有力、监管必须跟上。

  [参考对策]

  求职平台可以创新盈利模式、加快流量变现,但保证产品与服务真实可靠是前提。相关服务项目应立足于切实提升求职能力,而不是停留于“几小时教会你”的营销噱头。在求职平台中,用户是求职者也是消费者,平台必须对用户负责,将求职者的诉求摆在重要位置。相关企业要认识到,网络求职平台不仅仅是商业模式,也关系着公共利益。求职平台应清晰界定自身责任边界,从平台设施、平台中介、平台生态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规范服务商行为。重视保护用户权益,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立足于提升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用户、行稳致远。

  加强对求职平台的监管与治理,其中一个关键也在于,建立与平台经济相适应的“互联网+监管”体系,量体裁衣地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以平台管平台,搭建“监管部门+平台企业”的协同监管模式,强化数据和流程环节的定向监管;让数据管数据,搭建数据检测模型,强化风险预警,借助数据促进平台治理。采取务实举措,打掉“野蛮生长”的枝蔓,才能让求职平台这棵大树汲取更多养分,向上生长。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