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禁止手机进校园

更新时间:2025-11-07 01:35:10发布时间:2021-10-20 11:44:38

  近视率上升、学业负担增加、沉迷游戏……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发社会关注。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随后,各地教委就落实《通知》进行部署,如中小学设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设施设备、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动员学校、家庭、社会协调合作,协同育人,从而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育人成。

  [综合分析]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网络数字世界的快速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大量的涌入中小学校园,但科学管理以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却成为了一大难题

  手机布置作业虽然方便,但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忽略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手机的自控能力和线上作业完成效率有差别,不仅加大了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也容易加剧家校矛盾。从青少年群体来说,由于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尚不足,过度使用手机会产生很多问题。一是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手机,影响视力、耽误学习,特别是滋生亲子矛盾。二是因过度溺玩手机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比例快速上升,游戏成瘾、色情成瘾、视听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等不同成瘾类型所导致的持续抑郁、躁狂等不良心理疾病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严峻。三是易产生网络欺凌、诈骗等行为,,甚至造成一些中小学生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结论: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尤为必要和紧迫。

  [参考对策]

  要彻底解决中小学生手机沉迷问题,需改进单调、刻板的教育教学方式,尽快确立多样的考核评价标准。只有教育评价标准多元化,中小学生才能有更多开展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仅仅依赖手机获得外界信息,这更有助于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役物而不为物所役”。

  要认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另一方面,家长自身要做好示范,不能沉迷手机;多跟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自觉自律;做好统筹规划,赋予孩子使用手机的权利时约定手机使用时限等。

  学校应承担起应有的教育引导责任,并和家长做好联动管理,而不是仅使用物理隔绝方法。从长远看,单纯禁止使用手机,也不利于青少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健康成长。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