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更新时间:2025-11-07 03:14:21发布时间:2021-10-20 09:28:50

  2592!截至2月23日24时,因新冠肺炎已有近2600人离世。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尽管还难以把这些生命的逝去,同对“野味”的贪婪直接划等号,但是谁又能说二者之间没有关联呢?

  这不是“野味”与病毒第一次“联手”。2003年的SARS病毒,后来的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以及本次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均与其密切相关。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管不好自己的嘴,就有可能保不住大家的命。

  公考解读

  [提出观点]

  远离野味,就要远离陋习。管住嘴,是必要的事,但并非易事。管住嘴,就是与一些地方长期的饮食习惯作较量、与当地的饮食习俗作斗争、与自己的饮食味蕾作切割。

  [综合分析]

  长期以来,不少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错觉,有“吃什么养什么”的误区,有“吃什么治什么”的谬解。甚至有人不明就里地以为,野味代表着“新鲜”,野味能够治病,野味可以带来刺激,诸如吃猫能提振精神、吃蛇能强健身体、吃鼠能美发生发等说法。以讹传讹、美化包装、凭空而来的理由,无一例外地为这一不生态、不健康的陋习提供了反科学的说辞。

  “野味”有营养、能保健是假,满足欲望和虚荣才是真。那些大食“野味”的人,并不全是文盲。有人明知道“野味”没营养、不养生,却又摁不住猎奇、贪婪而大开杀戒。在某些场合,他们将“野味”当做“礼物”赠送,当做“高级社交”的标签。这哪是秀身份,分明是送病毒;这哪是秀高级,分明是在犯罪。

  人们早已看穿,吃“野味”多发,并非仅仅是口舌之欲。背后那条若隐若现的交易链,最需连根揪出斩断。“野味”被端上桌之前,有一连串的非法捕猎、运输、屠宰、制作链条。我们惊讶于,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竟都“心照不宣”;我们愤怒于,链条上每一位经手“野味”的人,竟都利欲熏心,“和气生财”。

  利益链条张牙舞爪,分秒之间就会触碰病毒“开关”,打开灾难“魔盒”。比起可怜的获利,代价却触目惊心。交易和食用“野味”,突破法律底线,危害公共安全,国家和社会为此遭受巨大损失。

  [参考对策]

  管住舌尖,就要杜绝侥幸。食要分材,不能什么都吃,也不是什么都能吃。很多野生动物之所以被端上餐桌,并非真是美味佳肴,往往是因为一些人抱着新奇、刺激、万一有奇效的侥幸心理食之。殊不知,因为口腹之欲,极有可能把潜在的病毒释放出来,把珍稀动物逼近灭绝。杜绝任何对野味的贪婪和侥幸心理,管住舌尖就能让人与自然都有“活路”。

  野味不能放纵,“野蛮”更不能放任。禁食野味就是承接文明。有些人、有些地方把野味视作特色资源,甚至包装成一种饮食文化,折射出粗放低俗的生活观,必须摒弃。

  古人谈饮食文明有“五戒”:戒纵酒、戒耳餐、戒目食、戒强让、戒暴殄。古人观念照进现代生活,既要除饮食之弊,又要兴文明之利。现代人要有现代人的样子,要有现代生活的风范。禁食野味,管住嘴,也要“迈开腿”,从制度、规则与文明出发“起而行之”,再难都不能松。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