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国考行测答题技巧总结

更新时间:2025-11-10 11:46:27发布时间:2021-06-29 13:29:02

行测的答题技巧有时间两分法,前60分钟依次作答: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后60分钟依次作答:资料分析→数量关系;顺序作答法,按出题顺序,顺序作答等。

行测答题技巧总结

技巧一:时间两分法

前60分钟依次作答: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后60分钟依次作答:资料分析→数量关系。此种方法经过3~5套真题的训练,大多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适宜人群:水平中等的考生。这类考生往往前三部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的答题正确率较稳定,数量关系部分只会埋头苦算,找不到答题技巧。顺序作答时,往往出现5~15题没时间作答的情况。

劣势:此种方法对时间要求极高。一个小时完成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三部分内容,对很多考生来说,时间过于紧张。

技巧二:顺序作答法

按出题顺序,顺序作答。此种方法须经过大量真题的训练,摸索出每种题型的平均作答时间,不管试卷的题目顺序如何变换,均可轻松应对。

适宜人群:“行测高手”。对每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都有一定掌握,对答题时间有很强驾驭能力的考生。

劣势:试题难度的不可控性,使得采用此法的考生对试卷难易程度更加敏感,当某一类题目用时较多时,往往会使此类考生自乱阵脚,乱了答题节奏,再加上紧张的考试氛围,填涂答题卡消耗的额外时间,监考老师不经意的干扰,所以这类考生的考场成绩常常低于平时训练的平均水平。

技巧三: 坚决舍弃法

放弃某类型题,主攻其他几项。通俗的讲,此种方法就是集中优势力量主攻易拿分的题型。

适宜人群:对行测某种题型有明显“软肋”的考生。

劣势:对某一类型题的坚决舍弃,会导致很多本该得分的简单题目也被考生盲目的划入舍弃的范围,造成了不该有的失分。

技巧四:自信顺序法

先将考生自信的题目作答完毕,然后再作答相对不擅长的部分。

适宜人群:所有考生。对某种题型作答较熟练,或者练习较多,已培养出了一定自信度的考生,可采用此方法。

劣势:一旦试卷中考生擅长类型的题目难度加大,将对考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打击,甚至导致全盘皆失。

技巧五:拿分顺序法

先作答相对容易拿分的部分,再作答较难部分。即先作答资料分析、常识判断、选词填空、类比推理、图形判断等省时、容易的题目,再作答其余部分。

适宜人群:所有考生。

劣势:此种方法属于大众化的答题方法,对于准备不充分的考生有一定指导性意义,但针对性较差。使用时考生要酌情调整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技巧六:速答反刍法

先将整套试题快速做一遍,不会作答的题目空出,待全卷作答完毕后再重头作答一遍,查漏补缺,补全答案。

适宜人群:有一定考试经验,对答题时间有一定把握的考生。

劣势:此种方法不容易把握做题时间。容易出现答不完、漏答的情况,对答题速度较慢、犹豫不决、粗心的考生是一种考验。

行测有哪些题型

行测题型全为客观题,全部是单项选择题,题目数一般在120-140之间,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量较大。

考查范围一般包括: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其中资料分析一般为给出一段资料后面设4-5个小问。

言语理解,这部分是考试中考察数量最多的题目,不仅对于语言文学能力有要求,也有很多技巧性的要求,关键还是需要多加练习。

数量关系部分,这部分可是每个考生特别头痛的,因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会的只能靠蒙了。

资料分析,看似是很难的部分,其实就是考察一些基础的概念和计算,这部分要求正确率达到80%以上才有高分的可能。

常识判断,看似简单其实考察了考生很多常识的积累,课外知识是否够丰富了。

最后是判断理解部分,这部分也是题量很大的部分,需要锻炼考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技巧性需要掌握。

行测部分不仅需要掌握好方法技巧,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刷题量才能保证良好的分数。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