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如何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通过考试就能取证吗

更新时间:2025-11-10 23:48:44发布时间:2021-06-23 14:02:08

高级经济师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考生只通过考试还不能取得证书,必须还要参加评审,审核通过以后才能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高级经济师先考还是先评

高级经济师必须先通过考试,考过以后才能申请评审。

高级经济师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职称评审制度,是不可以直接评审的。必须首先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高级经济师考试,才可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评审通过方可获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超过全国线的考试成绩自考试通过之日起,在全国范围5年内有效。

2021年高级经济师师考试成绩合格考生可参加当年(2021年)高级经济师评审,所以成绩有效期截止到2025年底,可参加2021年—2025年的高级经济师评审。

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各省(市、自治区)对学历条件要求不完全统一,以北京市为例,申报人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学历后,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5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3年;

3、获得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后,取得非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5年,持有经济师资格证书,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

4、获得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后,取得非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10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

5、获得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学历后,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3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3年;或获得专科毕业学历后,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5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及以上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2)公开出版专业著作,且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6、具有大学普通班学历或获得专科毕业学历满10年,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8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

(2)取得非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8年,持有经济师资格证书,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

(3)取得非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10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

7、已取得非财经类专业高级资格,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3年。

(二)学术成果条件

各省(市、自治区)对学术成果条件要求不一,以深圳市为例,要求申报人在现职期间,符合下列学术成果条件之一:

1、公开出版经济著作(主要编著者,下同)1部,以及在专业刊物(CN或ISSN刊物,下同)发表论文(独撰或第一作者,下同)1篇以上。

2、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

3、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2篇以上,单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共同作者不超过3人(含申报人),其中选为主送论文的需本人独立撰写;或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在省级学术会议宣读并获奖的论文2篇以上。

4、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为解决重大经济问题而撰写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调查报告、经济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报告等2篇以上。

(三)工作业绩条件

工作业绩条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经历,二是业绩成果,主要是对高级经济师资格参评人的业务能力做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对此方面的条件各异,概况来说就是两个方面:

1、经济师须系统掌握经济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从事的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知的研究,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现代化经济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经济法规,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经济专业工作经验。

2、能主持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的筹建或从事学科重点课题的研究,独立解决重要经济活动的难题,在经济研究工作中取得有重大价值的成果,或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业绩显著,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和指导经济师工作的能力。

(四)继续教育与年度考核

部分省区或相关单位对高级经济师资格参评人在任职期间进行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的情况做了一定的要求,但具体要求不同。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